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

Comfort Zone

有多久沒挑戰過自己的comfort zone。
要踏出去, 真的很需要勇氣。
在事情即將發生前, 最難捱。
恐懼和壓力, 往往來自自己。
怕應付不來, 怕失敗, 怕打攪別人。
會反問自己當初為甚麼要嘗試。

但事情發生時, 通常都滿順利的。
成功過後, 也有一定的成就感。
起碼沒想過自己可以順利地叫返個次序出來。

想起當年參加外展訓練,
寫了一封信給自己。
"不好看輕大自然"
"也不好看輕自己"

記順利完成男雙+混雙賽的一天。

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

花蓮記趣 - 花蓮的爸媽很溫暖

第2次獨遊。
心裏總記著萬事安全為重,
但花蓮的人實在太溫暖。

剛下機, 預備去公車站搭到花蓮市。
交通簡單, 但不知多久才有車。就在剛開始找站位時, 一名大叔用國語問我要到哪, 他身旁還有一位太太和另一位大叔。簡單答過後, 他就說反正近就順道戴我啦。然後太太再問我住哪間民宿。但由於我住的是airbnb, 為免要多作解釋, 就指了附近的一間民宿。太太說與她家近, 直接車我到住處好了。

其實第一眼就認得出他們, 不止和我同機, 甚至就坐在我隔壁。想著還頗有緣, 就決定跟車。

沿途和太太閒談, 夫婦原為花蓮人, 但因工作關係, 移居到香港; 每年回來幾次探探親人。原來新年的花蓮大地震, 她只有1人在老家。眼見幾乎所有傢俬倒下, 神主牌也倒得滿地(這個重覆了很多次)。她當晚嚇得不得了, 適逢其母前陣子病逝, 心力交瘁。當下真想給她一個大大擁抱。

當他們得知我要到台北, 也好好提醒我要注意清明人潮, 叮囑我要馬上買火車票。還教了我後備方案。

最後交換了line, 叫我有個萬一, 就隨時聯絡他們。就這樣, 想不到一落機, 未見花蓮景, 先探花蓮人。

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

惡夢

醒來, 頭痛, 胃痛。

近日的報導, 還是逼迫著人記起了。
記起, 就是重溫, 也如同重覆發生。

那片混濁的死海, 不要回來。

讓我繼續一知半解。

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

2016忙忙忙

如果說2015是沈甸甸的一年。
2016又怎樣呢?

這一年很忙碌呀,但總是感覺少了一根蔥。

12月開始總算是終於忙完了。
(沒錯,原來已經忙了整整11個月)
人,早被淘空 ; 每晚也睡得不好。
現在回想起,大概在9月別國的天空下,已開始醞釀。

現在有的是時間,精神卻總是抓不住。
直至昨天到了一間書舍食飯,莫名打開了一本書。
(為甚麼是莫明呢?早早看過這類型的書,但之前一直毫無興趣)
很快被內容吸引,再看看書名-------乜乜乜愛與偏執。
大概不知在何時弄丟了吧?

正所謂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
現在最缺乏的就是一個目的地。

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

給自己的一份禮物

原文大約在2015年生日寫下,那時還有一張相。但就是上傳失敗。好啦,唔傳相了,又試下啦。

夜遊是一種誘惑。
從中學開始,久不久便會夜行。
半夜三更,漫無目的。

生日前席的晚上,本乘著西鐵回家。
想起快要又大一歲,不如送點甚麼給自己。
11:45pm,朗屏站門開,急步走出站。
決定到一間12時便打烊的咖啡店買禮物。
禮物到手的話便走回家吧。

手中拿著一杯牛奶咖啡,微冷的風打上面來,感覺剛好。
唯一不足,是路太荒涼,不得不提高警覺。
但其實路燈又過分刺眼。

一路憑記憶(平常踏單車的路線)走著。
到達大馬路的交匯處,才發現走錯路……
正確的路就在對岸。
附近理所當然沒有任何紅綠燈及斑馬線。
又如何,反正車不多,這便是夜行的好處之一。

慢慢走著,開始看見其他人。
又回來了。

突然想起一篇關於火車的短文。
寫的時候還不了解為甚麼而寫,只是把腦海中零碎的字句摘下來。
現在倒明白了。

有時候電子野很討人厭

一直有習慣把心情記錄下來。
用apps。
用那個死人apps。
那個更新了又無Q哂之前d記錄既apps。

好無力......

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

聆聽你的世界

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活在不同的世界,情緒病患者更是住在一個神奇角度。
那個世界的價值觀分明得很,固執得更狠。
聆聽他們說話的時候,總要壓抑快要脫口而出的一句“唔好咁執著啦”。
這時候就認同對方吧。

反而真的很佩服那些願意分享的人。

坦蕩蕩的人更厲害呀。